上海易融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易融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半年受国内新冠疫情影响,科技行业业绩纷纷进入历史低谷。在上半年这场极端压力测试之下,潮水退去时,方知谁在裸泳。

笔者关注到,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SaaS龙头联易融科技-W(9959.HK)于日前发布业绩。尽管供应链金融SaaS赛道受疫情冲击较大,但公司盈利水平竟突破历史记录,毛利率高位攀升至83.1%;总资产服务规模达1,159亿元,同比增长13.8%。

越过行业最低点,逆风中彰显韧性

当前行业景气度正在上行,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的上半年供应链的短期扰动,为联易融科技带来了历史上的最大考验:

联易融的业务以境内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为主,同时拓展跨境业务及中小企业服务。供应链金融的规模主要受贸易活动交易量及融资渗透率提升的驱动。当贸易活动增长时,供应链资产将随之增加;而随着上半年经济活动受阻,整体供应链资产规模萎缩。正如公司在年报中指出,上半年,工程建设开工不足、工程延期、制造业供应链中断等情况,影响了链条上游供货商融资活动,叠加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问题,整体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市场在上半年萎缩。

在这种情况下,联易融科技的韧性彰显出来:公司的科技解决方案处理的交易总量仍达到1,159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较 2021年上半年增长13.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e链云业务中的金融机构客户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及北京等一线城市,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尤其是上海地区长达一个季度、也就是半个报告期业务进度延后。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公司的e链云业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仍达328亿元,实现13.3%的同比增长。毫无疑问,联易融科技的韧性在逆风之中一览无余。

总体来看,公司的交出的答卷令人满意,多业务依然迸发较大活力。除了上面提到的e链云业务,核心企业云板块中的多级流转云业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为266亿元,同比大幅提升了54.9%;跨境云的资产总量为46亿元,同比增长59.9%;收入及收益更是同比增长83.4%。

除了交易总量的增长,得益于经济规模及成本效益、多元化策略及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品牌认知度的日益提高带来更强的议价能力,公司的盈利能力延续此前的上升趋势,毛利率从2020年的61.3%,增长至2021年的77.4%,再到2022年上半年的83.1%。值得一提的是,联易融科技的经调整的利润率达到25.1%,遥遥领先于港股SaaS行业。

三因素合力共振,支撑基本面上行

拆解联易融科技的增长驱动因素,三因素共振构成公司的长期底层成长逻辑:

1、拓展增量客户:联易融科技持续优化调整市场布局,和战略合作伙伴以成立合资公司及战略投资的方式开展合作,更高效地进入新的市场。

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拓客效果良好,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核心企业客户数为285家,较2021年的218家同比增加31%;金融机构客户数为141家,较2021年增加7%。公司的多级流转云业务成功地新增包括中国移动、中广核、益海嘉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及中铁建等大型优质核心企业客户。e链云合作的金融机构客户已达73家,较2021年新增11家。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成立初期客户集中度较高,但随着提高销售效率和生态系统构建,客户多元化战略较为成功,客户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经覆盖了申万行业分类31个行业中的全部行业。

2、深耕存量客户。

作为领先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联易融科技持续具有较高的客户忠诚度和高留存率。2022年上半年,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客户留存率为95%;新增的客户中高达62%是现有客户或合作伙伴引荐的。

存量客户的可转换价值非常高。联易融科技在期内服务了880家核心企业,覆盖了 25%以上的中国百强客户,服务的金融机构包括全部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10家、12家城市商业银行及7家外资银行。2022年上半年,公司覆盖的行业中,有九个处理的供应链资产交易量超过人民币20亿元。公司在半年报指出,其将依托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网络效应,持续增强在现有客户的供应链中的渗透,存量客户持续实现资产规模增长。

3、不断导入新产品。

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及迭代,为不同行业提供新的供应链落地场景及相应的产品形态,为不同客户持续升级和改进解决方案。产品端具备网络效应,公司可以通过实施不同类型SaaS产品之间之间的交叉销售推动ARPU的增长。

例如公司不断拓展在供应链金融资产类型的场景创新,从应收账款融资进一步拓展至经销商融资、订单融资及供应链票据,对现有客户不断加载新产品新应用。

“轻”交付属性,“重”研发创新

由于供应链金融可以基于由大型核心企业强大信用背书的供应链资产实现更早付款和更低融资成本,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弥补供应链中各企业融资缺口的有效方法。

联易融科技是供应链金融科技头部玩家与领路人,致力于通过科技和创新来重新定义和改造供应链金融。根据灼识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行业报告》,公司再次蝉联中国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市场份额高达21.5%。

面对加速发展的供应链金融行业,联易融科技的核心竞争优势,得益于其同时承担起“交付属性的轻”与“研发创新的重”。

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了更高效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需要将相关业务流程线上化和自动化,包括对系统的升级改造及日常运营。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根据灼识咨询估计,自主研发具有AI和大数据技术能力的供应链金融系统通常需要3000万元至4000万元的前期成本,以及每年500万元至1500万元的维护升级费用。

而联易融科技能协助客户完成系统改造及流程再造,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包括输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平台及解决方案,为客户快速建立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力;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的线上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力成本,降低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连接生态伙伴,形成业务闭环。更值得注意的是,联易融科技的系统通常不收取或仅收取有限的前置费用,不仅使客户使不必自行从头开始建设基础设施和技术架构,还能节省高昂的前期成本和投入。

而“解决方案的重”,体现在公司不遗余力地建设科技实力以及积累行业KNOW-HOW能力。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在产品及技术上的领先。2021 年公司在研发费用投入及研发人员数量配备上有明显提升,研发费用达到 2.77亿元,占收入及收益的23.2%;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提升33.3%,占收入及收益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到31.4%!

截至2022年上半年,从事技术相关工作的员工数量达到615名,占公司总员工数的63%;专利申请量累计达343件,著作权登记142项,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大数据(ABCD)等先进技术上具备领先优势。团队还屡次在国家赛事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蜂网”边缘计算平台通过了信通院测评,并通过了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开展的多方安全计算应用测评,成为首个利用区块链底层作为调度方的金融级多方安全计算产品。

KNOW-HOW壁垒,体现在公司能敏锐识别客户的业务需求及痛点,解决方案深入整合客户的经营和业务流程,且与客户签订的协议通常为多年期,合作非常稳定。这很大程度得益于公司创始团队及管理层丰富的金融行业从业经验。目前,公司已将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进行模块化,可针对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需求进行快速组装,实现业务的快速落地及高效运营,可帮助客户处理更多的场景,并降低成本及改善营运效率。

联易融科技的产品及服务已经深入供应链金融的各个场景、各个环节乃至各个细节,无疑让未来的拓展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短期边际改善,长期持续向好

一方面,短期来看,供应链金融的规模主要受贸易活动交易量及融资渗透率提升的驱动。随着复工复长,贸易活动增长将使供应链资产增加。此外,联易融不断创新,将带动行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使融资渗透率提升。两因素共同促进了供应链金融规模的增长。行业已经从最低点逐渐恢复

另一方面,中长期利好正在形成,带来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从中期的维度来看——

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国资委于多次发文要求中央企业应着眼于“开放、共享”的原则,建设自身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2022年4月,《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应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2022年5月以来,两大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均积极表态支持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此外,政府屡屡出台相关政策,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联易融能通过SaaS服务,以线上化、场景化、数据化的方式,助力金融机构触达包括长尾的中小企业群体在内的客户。

而从更长期的时间维度看,当前中国经济亦进入发展新阶段。“十四五”规划提出数字化中国,数字经济正成为整个国家的发力重点。金融机构及供应链相关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联易融科技为代表的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SaaS龙头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联易融科技能驱动供应链金融赛道衍生出更丰富的金融业务场景和更多元的产品形态,推动产业链整体的降本增效和产融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联易融科技在半年报中指出,公司下半年将发力多元化发展、聚焦高增长业务、降本增效以及发展持续供应链金融业务,并预计下半年客户需求旺盛。笔者认为,由于公司的口碑良性循环及客群扩张战略,未来业务收入的成本效益将更加凸显。如若收入盈利双提速,联易融科技恢复弹性非常大,后市发展值得期待。

本文源自格隆汇

上海易融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易融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文章来源: 丽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84272385@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